惠州市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得到提升
惠州市以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2018年,全市9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由年初的55.6%上升到目前的66.7%,劣Ⅴ类水体比例由33.3%下降到22.2%。经过一年的努力,水质下降趋势等到了有效遏制。博罗县沙河河口水质由劣Ⅴ类上升为Ⅴ类,公庄河由Ⅳ类上升为Ⅲ类,东江博罗城下、龙门增江九龙潭由Ⅲ类上升为Ⅱ类,仲恺潼湖赤岗村断面10月-11月连续2个月达到Ⅴ类。另外东江汝湖、东江剑潭、西枝江马安大桥和淡水河紫溪4个断面水质保持稳定。
2018年,东江干流惠州段入境断面(江口)氨氮为0.235mg/l,出境断面(石龙北河)氨氮为0.437mg/l,入、出境断面区间氨氮污染负荷增幅为0.202mg/l,去年同期则为0.33mg/l。今年与去年同期对比,惠州境内东江氨氮污染负荷少了0.128mg/l,污染负荷降幅达39%,通过2018年以来的攻坚战,惠州市的生活、农业和工业等三大类污染源得到削减,入东江干流的污染大幅减少,全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持稳定,纳入常规监测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一是实施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歼灭战。狠抓淡水河、潼湖、沙河等重点流域污染整治,取得一定成效。沙河河口水质由2018年第一季度的劣Ⅴ类上升为目前的Ⅴ类,潼湖赤岗村断面10―11月连续2个月达到Ⅴ类,淡水河紫溪断面与上游西湖村断面氨氮浓度差缩小,重点流域水质下降趋势等到了有效遏制。大力整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目前9个市级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
二是实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歼灭战。惠阳淡水、博罗园洲三期、石湾大牛垒、石湾西基、湖镇响水片污水厂已投入试运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75万吨/日,新增氨氮减排能力约1.6吨/日;梅湖三期已建成主体工程,金山二期、马安一期、惠东考洲洋二期等3座正进行主体工程建设;2018年已新建成污水管网406.7公里,完成率78%;新建成118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三是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歼灭战。制订实施了《惠州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惠州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开展了非法畜禽养殖场清理整治行动,2018年以来全市共清理禁养区反弹和非禁养区没有相应配套环保设施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和专业户约2100家次,生猪约37.5万头;清理家禽场420家次、家禽约135万多只;清理白鸽370户411万羽,合计减排氨氮1.5吨/日。
四是实施河涌污染歼灭战。完成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工作,进一步加快惠城中心区河涌整治工作;深入开展27条黑臭水体整治,除9条“初见成效”的外,其余18条均已动工,今年已投入整治资金约3亿元。在河长制的推动下,全市河涌整治工作取得成效,2018年直排七大水系108条主要河涌,有53条氨氮、60条总磷浓度实现同比下降,37条实现氨氮、总磷浓度同比“双下降”,全市河涌总体水质好转。
五是实施工业污染歼灭战。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制订了《惠州市2018―2019年主要江河环保执法专项督查方案》,分季度开展“春雷”、“清夏”、“秋风”、“凛冬”专项执法行动,组织开展沙河、潼湖、淡水河、公庄河和龙门河等主要江河环保执法专项督查行动,2018年全市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5.2万人次,检查企业1.7万家次,发现并交办环境问题1406,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1092宗,处罚金额1.24亿元,移送适用行政拘留案件35宗,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件22宗。全面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落后企业、加工点、作坊实施专项整治。分类实施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整改提升等措施。全市共摸查出“散乱污”工业企业3208家,目前已完成整治1784家,完成率为56%。
六是实施东江江面沿岸污染歼灭战。投入资金约7300万元,清理水浮莲面积累计约2900万平方米;完成违规船舶、码头、堆场和违规餐厅清理整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