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全力推进截污管网“最后一公里”建设

来源: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 发布时间:2019-01-24

 

为进一步加强东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从源头上治愈“水污染”顽疾,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和雨污分流比例,完成截污管网“最后一公里”建设,改善和提升水环境质量,东莞市制定出台《东莞市雨污分流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雨污分流改造将形成两套清晰的雨污水市政管网系统。《实施方案》明确,排水户的雨污水分别接入到相应的市政管网,确保污水不进雨水管,雨水不进污水管,达到污水应收尽收、雨水不积涝成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雨污分流两套系统,确保“雨水入河、污水入厂” 。

一是全面摸查,合理规划布局。全市各镇街(园区)需邀请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单位,对本镇街的地下排水系统(市政道路部分)进行摸查分析,包括管径(暗渠)大小、位置、走向、标高,排水井位置等信息,提出补充建设及改造计划。并根据摸查情况,编制雨水专项规划系统图(修编)、污水专项系统图(修编)、排水分区规划图(修编)、近期需完善管网工作计划等文件。

二是补齐短板,完善排水系统。按照先总口(末端)截污,再推进雨污分流的总体原则,根据摸查及专项规划的情况,尽快补充市政道路缺漏的次支管网建设,完成截污管网“最后一公里”建设,使管网延伸至排水户接口附近。同时,针排水管(渠)的破损和错接漏接情况,尽快修复完善,使排水系统通畅。

三是源头治理,分类实施雨污分流建设。《实施方案》根据东莞排水户的性质和现状,就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工业园区、城中村(含出租屋)和农村村庄等五类情况提出改造思路。制定《东莞市雨污分流技术指引》及《东莞市雨污分流工作实施步骤》,全面指导镇街(园区)分类开展雨污分流系统建设。

《实施方案》还明确了时间节点,要求2019 6 月前各镇街(园区)需完成辖区内市政雨水、污水两套管网系统的现状摸底、排水分区和规划修编工作,建立排水信息清单,制定管网建设工作计划,形成正式的图文资料。2019 年底前完成排污量较大的排水小区(住宅小区、公建、工业区等)与市政管网的接驳工作,排水小区雨污水排水总口应分别接入至市政雨水、污水管网;有条件的镇街(园区)可同步实施内部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其他排水小区按改造工作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逐步完善雨污分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