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深入开展环保宣教活动 凝聚污染攻坚合力

来源: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 发布时间:2019-01-30

 

近年来,东莞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打赢治污攻坚战、建设美丽东莞”为主题,围绕碧水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净土防御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等环保中心工作,深入开展环保宣教活动,大力凝聚环保共管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为持续推进绿色东莞、生态东莞、美丽东莞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一、高度凝聚环境治理共识

东莞市把高度凝聚各界环保共识作为环境宣传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推动形成三级共管、三方共治、多方共享的环保工作氛围。在三级共管方面,推动形成市、镇、村(社区)三级环境共管机制,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近两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16次全市性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会同市委宣传部充分利用好各种宣传平台,组织开展“治污攻坚大家谈”,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镇街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基层村社负责人谈体会讲举措展成效,深入贯彻落实环保会议精神。在三方共治方面,突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污染治理体系,着力营造政府、企业、市民三方污染共治氛围。通过开展环保政策宣讲培训会、组织重点污染企业现场观摩等形式,进一步增强企业环保自律;广泛开展“污染治理齐参与”系列活动,邀请广大市民参加环保污染治理主题活动,畅通市民监督和表达意见的渠道,相继在东城黄沙河长安茅洲河举办了“河湖治理大家谈”论坛和水污染治理工作情况发布会,现场参观河涌治理新成效,邀请市民群众就河湖治理积极建言献策。在多方共享方面,切实把市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努力方向,共同享受环境改善的成果。环境文化节闭幕活动上,社会各方纷纷通过歌曲、舞蹈、诗歌等形式表达了对环保人的敬意,《大地不会忘记》环保主题歌把治水治气的艰辛进行传唱,把全年的环境宣教工作推向一个新高潮。

二、积极打造环保活动品牌

东莞市将打造环保活动品牌作为强化环境宣传工作实效的关键抓手,推进共治共建共享。注重与环境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搭建政府、企业、市民环保之桥,打造城市环保文化品牌。组织以“美丽东莞,你我同行”为主题的第二届东莞市环境文化节,开展了全媒体公众宣教、环境艺术、自然教育、绿色公民行动四大板块十八项品牌活动,通过近百场次活动,不断创新环境文化新形式,着力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注重与美丽生态创建相结合。通过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将环境宣传活动积极向基层社区和学校延伸。目前,全市有绿色社区114个、绿色学校461所,“省宜居社区”177个。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活动,通过统一标准制作环保宣传标语和口号,营造浓厚氛围。注重与环保志愿活动相结合。每周组织开展一次面向市民的环保公益活动,接受广大市民网上报名参与,突出志愿活动参与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结合“河长制”的实施,会同市河长办每月10号开展一次“河湖清洁日”志愿活动,动员群众参与巡河护河。

三、全力夯实环保活动阵地

东莞市将环保活动阵地作为基础工程打牢扎实,不断扩展。充分利用好“一台一报一网”。每周在东莞日报设立“治水攻坚战”“蓝天保卫战”专版,在电视台电台、网以及新媒体上设立了“治水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等宣传专栏,及时宣传报道污染攻坚战最新工作动态领导专家治污意见建议,及时通报各镇街治污工程建设进度联同媒体开展现场报道,将舆论压力进一步转化为工作动力2018年共发布相关新闻动态2000多篇次,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精心打造环境教育基地。目前全市初步打造形成了“有硬件、有师资、有课程、有服务”的1+N社会环境教育网络体系,积极推动全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环境监测站、垃圾压缩站等向公众开放,定期组织广大市民参观受教,推动广大市民对环保工作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着力打造环保课堂。2018年创新开展中小学教师环境教育培训计划,对400多名中小学教师进行环境教育集训,燃点市环境教育“星星之火”。

四、大力强化环保活动保障

东莞市重点在工作经费和组织保障上为各项环保活动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在工作经费方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宣教工作,针对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2018年市财政安排600万元宣传经费为环保宣传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组织保障方面,与宣传、水务、文化、教育、公安、团委等部门密切合作,在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活动维稳等方面得到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保障污染攻坚战宣传攻势不减,东莞日报社、东莞电视台还选派记者常驻办公,全程跟进参与污染防治宣传工作。